您好,欢迎光临亿更新工程咨询公司网站!

抖音官网名称:亿更新工程咨询

全国咨询热线:17381423933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案例分享: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创新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 5次

城建档案管理与利用创新实践
城市建设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活动的重要记录,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城市的自然景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和地下管线等建设的细节,更是城市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数字化和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旨在提 案管理效率,充分释放档案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案例,深入了解国内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最新进展。这些案例包括《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施行、《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赣州安远对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视、濮阳市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电子证照的 发放,以及天津市城建档案馆成功接收的 原生电子档案建设项目等。同时,济南高新区、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在服务模式和档案价值发掘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湖北省地方标准《城市建设档案数据标准》的通过评审,也都体现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新趋势。此外,青岛地铁建设档案的电子化实践,更是实现了年节省两千万的显著成效。

《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发挥其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马鞍山市于近日颁布了全新的《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规范。

新办法涵盖了城建档案的收集、验收、保护、利用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并对工程档案的验收和移交时限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外,新办法还将园林绿化和装修装饰工程档案纳入收集范围,并增设了建设单位归档职责、电子档案归档移交以及档案征集和捐赠等新内容。

城建档案管理对于保留和利用城市建设项目原始资料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传承城市文明,还为政府决策和市民查询提供了重要支持。此次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标志着马鞍山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助力提升全市城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水平。

据悉,该市曾在2003年制定过《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而此次的修订工作自2023年启动以来,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最终形成了适用于本市市区(含开发园区)内城建档案管理的全面规范。

《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城市建设档案事业注入新动力

为推动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韶关市近日印发了《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为期五年,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宝贵资料,涵盖了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多种形式。这些档案不仅是工程建设的终点,更是公众查询服务的起点,对于韶关市的城市规划、人民城市建设以及应急管理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进一步规范韶关市的城建档案管理,该市近日颁布了《韶关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包含42条内容,涵盖了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详细规定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标准及管理要求,为解决这一领域的管理难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此外,《办法》还强调了对重要城建档案数据采取异地备份的重要性,以确保在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档案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同时,信息化建设章节的设立,也标志着韶关市城建档案管理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城建档案室在为住宅小区业主及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难题:一些老旧小区的城建档案资料并不完整,这给档案查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然而,城建档案室并未因此放弃,他们通过对比邻近关联工程资料、联系以前的建设业主单位追溯资料,以及与业务主管部门存档资料进行溯源比对等方法,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查档服务。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为福满家园小区、百安华庭、世纪豪苑等小区提供了总计100余卷的竣工档案,这些档案不仅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和施工参考,还助力26台电梯的顺利加装,更为项目的早日开工和竣工节省了宝贵时间。
在濮阳市,建设工程城建档案的验收工作已经与规划核实、消防、人防、工程竣工等备案和验收事项一起,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了联合验收。这种“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家牵头、一次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信息共享、集中反馈”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及群众的办事便捷度。同时,濮阳市还推行了可分期、分批、分栋办理的联合验收备案手续,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及时投入使用。

据了解,自联合验收制度实施以来,濮阳市已经完成了1576项单体工程的联合竣工验收。此外,天津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接收了天津市 原生电子档案建设项目。该项目为塘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段(西中环快速至津汉高速)工程档案,标志着天津市在工程档案归档模式上的创新。

该试点项目不仅引入了工程电子档案工作,还实现了系统直接生成工程文件资料和线上档案组卷的功能。这一创新举措在2022年3月被 档案局列为第三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由于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具有独特性,部分原生电子文件由业务系统直接生成,这与传统的工程档案介质和格式有所不同。为确保档案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城建档案馆提前介入,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并主动研究接收对策。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需要使用城建档案馆研发程序制作电子档案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建设单位自有系统移交电子档案的新模式。
济南高新区创新城建档案服务模式,为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提供“一键加速”服务。
济南奥体东16号地块项目,坐落于济南高新区,目前主体结构已近封顶,预计将于明年完成竣工备案并交付使用。然而,在项目顺利推进的过程中,施工方却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问题——施工资料档案的验收移交。由于时间紧迫,这一问题给施工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项目总工齐振东坦言:“档案资料的验收移交是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的必经环节,其整理与移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施工技术资料还需在竣工前提交给质监部门进行抽查,这意味着相同的资料需要反复提交两次。”

在济南高新区,为推动项目更快备案投产,建设管理部创新了“两件事一次办”的流程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档案验收的质量,还加速了项目的落地与投产。具体而言,当参建单位将工程档案资料提交给质安监部门检查时,城建档案馆会同步介入,提供归档规范方面的指导。这样,在质安监工作人员完成检查后,档案即可直接入馆,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也为建设单位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此外,济南高新区还依托自主研发的“城建档案在线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建立了城建档案的“分段验收”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建设单位可以更加便捷地分批次提交档案资料,从而有效减轻了集中提交档案的压力。具体来说,参建单位可以根据基础、主体、竣工前等关键节点,向平台分段上传工程技术资料。同时,质量监督和城建档案部门也能通过线上平台实施分段验收,这样不仅分散了集中验收的压力,还降低了因建设周期长导致的档案资料遗失风险。

此外,济南高新区还进一步实现了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转型,成功创建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这一创新举措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收、管、存、用”全业务流程都得以信息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已有近20个项目顺利完成在线归档工作,总计2300余卷档案资料得以安全、高效地管理。
此外,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坚持“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不断加强档案信息的收集、编辑与开发利用。通过提升声像编研效能,推动实施枣庄市城市记忆工程,并出版了《枣庄老街》《枣庄老建筑》《飞阅枣庄》等系列片。同时,他们还举办了四届“城建之光”摄影大展等活动,广泛征集保存了枣庄变迁、抗震救灾、英雄人物、模范事迹等珍贵资料,收录了城市建设、枣庄原貌和城建亮点照片10000余幅、视频4300余分钟。这些努力不仅赢得了多项荣誉,如《生态枣庄·山水新城》获山东省档案学 成果三等奖,还充分发挥了爱国教育基地的作用。他们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展室,设置多个专题展室,如《记忆中的枣庄》《枣庄城市变迁》等,并通过政府开放日、党员学习日等活动进行展览,激发了人们的家乡情怀。此外,他们还深化了档案利用分析,对全市每五年城建档案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优化档案馆藏、提高利用率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他们还编制了《枣庄市建设工程档案归档整理规范》等指导用书,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工作。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专业水平,也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牵头的《城市建设档案数据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该标准旨在推进湖北省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交付和城建档案大数据建设,是该省 地方性标准。评审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共同组织,标准从城市建设数据全生命周期出发,规范了数据来源和归属,涵盖了建设工程类档案、城建档案管理类数据、BIM数据以及数字交付工作,旨在实现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该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BIM数字交付的推广,推动BIM技术在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广泛应用。

同时,青岛市在地铁建设档案电子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青岛地铁三期7条线路共210个单位工程已全面实施电子化管理,预计每年可节省资金2000余万元。近日,青岛市轨道交通工程原生电子档案试点工作也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该市在地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取得了重要成果。验收会议邀请了城建档案领域的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思维瓶颈,形成了“单套制”管理新模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
建设工程档案,作为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宝贵信息。在政策法规的指引下,青岛市地铁6号线工程于2021年5月率先开展了原生电子档案的试点工作。此举旨在明确加盖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或电子印章的原生电子文件可直接使用,无需再报送纸质档案。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该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形成了标准化表单1700余张,还成功将工程资料电子化融入智慧工地一体化平台。据统计,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地铁单个单位工程每年可节省成本约10万元。目前,地铁三期7条线路共210个单位工程已全面推广此模式,预计每年可节省资金达2000余万元。

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人表示,原生电子档案的诞生,不仅打破了纸质与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传统束缚,更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单套归档”管理模式。这种创新举措不仅助力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更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无纸化办公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加盖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或电子印章,原生电子档案能实现与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步形成,从而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这种档案形式还能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联系人:易先生
  • 手机:17381423933
  • 抖音官方:亿更新工程咨询
  • Q Q:84845926
  • 邮箱:84845926@qq.com

总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建工楼

TEL:17381423933 EMAIL:84845926@qq.com

亿更新工程咨询公司Powered by 亿更新工程咨询 v2.0.8

蜀ICP备2025134115号-1